金融企业的资产,从物理形态和价值形式上观,表现为各项贷款、拆出资金、缴存存款、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内部基金、房屋机具等有形物,当然最大最有价值的资产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除此,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资产,同样是银行经营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无形金融资产。无形资产是企业根据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力或由于经营上的优越获利能力所产生的各种能使企业实际净资产超过有形净资产的部分。商业银行经营性质的特别性决定了它以信为本,一旦信誉受损,就会危及存款负债的稳定、有形资产的安全、经营获利直至其生存发铺的潜力和前途。因此,无形资产是商业银行的"隐形财富",是同商业银行同生共长的宝贵资源,及早重视并舍得下功夫下本钱去培植无形资产,就能悟出金融企业管理的真谛。反之,无视其存在,舍不得花本钱下气力去培养它,就难得银行经营之要领,终究会徘徊在一流金融机构的大门之外。中国占据了世界最大市值银行的前三甲,然而还没有一家成为世界性的银行,在海外布局寥寥,海外客户稀少,人民币以外的资产没多少,在中国之外的影响极其有限。金融软实力亟待加强。
无形金融资产同有形金融资产一样,通过确定科学的经营策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优化劳动组合、铸造企业精神和树立鲜明的银行形象来造就,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能促入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收入的增加,实现金融资产总价值的增值。无形资产的必要积累,是有形资产充分发挥效益的基础和条件,无形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而存在,它有别于有形资产的的方,是存在的形式不确定、投入产出不确定和受益期限不确定。
存在形式不确定。无形金融资产所占空间甚小,甚至根本就不占什么空间,人们时刻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在发生作用,却很难触摸它、掌握它,谁也不能确切的说它位居何处、形体大小。一家银行有一套高明的经营策略,详细行动起来会气象万千,然抽象地观,又可以浓缩为一本小册子,甚至只装在领导人的脑子里。一个行处,即使名声遥播千里,信誉经久不衰,也只能装在客户心里,表现为客户日常对银行服务的满意、政策措施的理解和行动的协调配合。除此之外,你很难发现什么形象的东西。
投入产出不确定。无形资产同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不同,它不是用于某一具体项目的特定用途,不表现为直接的产出,人们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入,很难测算其受益范围和受益程度,因而也就不好简朴以实物和价值形式计算其收益。如银行花在业务宣传、广告信息、社会公益方面的费用,对于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配合业务开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这项活动,银行的形象恐怕会黯然得多,但如果要问业务宣传的作用毕竟有多大,是投入多于产出还是产出多于投入,有关化工机械的最新新闻,请点击网址http:/www.jxhgjixie.cn,二者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又难以用明确的语言和详细的数字说清晰。
受益期限不确定。无形金融资产孕育于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是一个渐入积累的过程,在政策安定经济稳定时期,银行的经营一般比较顺利,此时,人们去往较少意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只有当形势动荡或竞争加剧时,人们才认识其价值,而此时,可能已潜伏着某种危机,无形资产去去受到了损害。无形资产受益期限的不确定性,主要是这样一种情形: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家银行由于前辈同仁精诚团结、苦心经营、与客户风雨同舟数十年结下了情谊,从而为后人提供了先天有利的经营条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无形资产是可继承财产,今朝重视并大力开发无形资产,不仅得益当时,也将造福后人。同样,如果无视其价值,恣意践踏银行形象,那受罚的就不仅是自身,还会贻害后人。
对有形资产的依附性。无形金融资产如影随形的依附于有形资产,足以说明银行实力的金融资产是无形资产的可靠基础,不管你名声多大、信誉多好,当风险来临时如没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帮助你渡过难关,无形资产就会沦为虚幻的神话,自然失去生存的依据。因此,必须对经济生活有足够的影响力、对经济走势有苏醒理智的判断、对自身实力留有余地、常常保持足够清偿债务和兑现合同的资金能力,才能充分体现银行信用的可靠程度,尤其在金融动荡的形式下,必须科学匡算资金头寸,努力提高资产流动性,留足支付准备金,保证随时偿债、随时划转款项、随时支取现金,才能使客户有安全感、信赖感。不仅流动资产是无形资产的生存依据,固定资产的规模、数量、气魄,银行管理者的理念、信誉、社会形象,都对无形资产的形成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无形金融资产的形成渠道之一,是国家特许的优先权、专利权、垄断权。由于制度和体制原因,国家和人民银行向来严格控制银行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乡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尝试使这种情况稍有改变。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承诺了对外开放服务业的时间表,外资进入金融业短期内还不具比较优势,金融危机也拖延了它们的脚步。这就赋予了国有银行经营此项业务的先入时机和优先权专利权,商业银行形成事实上的金融垄断组织,各家银行形成自己的小天地和势力圈,客户在与银行的长期业务联系中,容易养成封闭心理,对开户银行产生偏爱、信赖和依赖情绪,银行容易获得人情分。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家逐步放松对金融的管制,扩大金融竞争领域,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在加快,非国有性质的银行不断产生,国家在放权的同时也收归了对商业银行的"保护伞",垄断格局开始动摇,靠国家赋权的无形金融资产在减值。要"自立菩萨自拜佛",创出品牌和名气,遵守行业道德规范,维护客户利益,方便客户需求,谋求客户价值增值。对人对己要公道,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守信讲义,平等待人,通过增加感情投入,建立人缘优势,开发隐形财富,来谋求无形资产的增值。
近年,各家银行普遍意识到了无形资产的宝贵,积极选取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方针,制定健全发展规划,探索优化营销组合的途径,开铺银企对话,主动参与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参与创作制作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组织银行资信等级评估,参与国际知名机构评比等活动,使无形金融资产由无意识的自我消长向有意识的规范化管理迈进,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由于金融软实力建设和无形资产管理始终没有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提出来,致使人们的眼光分散,着力点不集中,收效不是很明显。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曲高和寡,不能同自身无形资产管理紧密结合;用于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如通讯报道、广告信息、经济咨询、经济金融研究、社会赞助等,部门为政,财力分散,缺乏总体一致的目标;对发展某些业务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力评估不足,准备不充分,业务发展中急功近利或急于取利,没有很好照顾好客户利益,顾了眼前丢了长遥,使无形金融资产受到损害;金融国际化入程迟缓,明显落后于贸易和人员交流,使金融软实力得不到相应提高。
如何保护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增值途径有哪些?很难用一句话说定。因为无形资产是一个尚待开发或正在开发的领域,其"遥景储量"也是随银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的。西方金融危机使中国银行业的无形资产相对增殖了,但刘明康主席讲的一个现象还是值得认真思索:中国在海外的银行机构始终做不大。这恰恰说明我们的金融软实力不足,在无形资产领域还不能取得国际认同。加强金融软实力建设迫在眉睫:
1.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无形资产管理的准确位置
科学解释无形资产的概念和范围,加深对无形资产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确立无形资产在商业银行整套经营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应成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成为检验经营详细成果的一个标志。银行的文明建设,包括理想、道德、纪律、法制、文化、教育、形象、卫生等项建设,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孕育金融企业的无形资产,形成软实力,有利于促使金融企业坚持准确的经营方向、坚持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原则、坚持科学的竞争方式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银行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翔实而具体的内容,出现内容"空置"或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与现实脱节,如无本之木,缺少生存的基础。甚至相向而行,与人们的愿望相背离。只有将无形金融资产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轨道,使银行及其职工在物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精神愉悦与收获,对内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对外才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2. 在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中使无形金融资产管理得到强化
我国的经济金融体制还处在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改革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无形资产管理,也是通过对企业管理者、劳动者行为方式的优化设计和合理规范,来凝结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精神、智力、管理因素,来促进金融企业的管理升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否成功迈向现代商业银行,不仅仅体现在有形规模的扩大上,在相称程度上取决于无形金融资产的开发利用程度;无形金融资产的潜在价值,也只有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只有不断改革不合时宜的利益约束机制,才能激发百万金融职工的劳动暖情和创造欲,振奋企业精神;只有改革封闭型的组织人事制度,才能提高领导层的群体素质和决策水平;只有改革过分集权的资金和利率管理机制,才能增加各级银行的经营活力,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只有勇敢地参与市场和竞争,才能公平地接受客户选择,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信赖,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只有大胆地走向国际、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大银行。总之,改革给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善于利用改革所制造的机遇和条件,是使无形资产管理绝快收益的捷径。当然,改革也有泥沙俱下所产生的副作用,会给无形资产管理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可能诱发某些银行的短期意识,表现为拼命增加有形投入,忽视和放弃在无形资产方面的努力,甚至不讲职业道德,干出有损银行整体形象的事,这就要适时采取规范措施,可以将无形指标有形化,纳入绩效考核,到期兑现奖惩,从而使无形金融资产的地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得到强化。
3. 增强银行实力,奠定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
软实力建设,是相对于物质的硬实力建设而言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如果抛开物质的决定作用单讲精神的能动作用,或离开物质目标而奢谈精神建设,都不够科学,是与辨证唯物论相悖的。无形金融资产虽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但说到底,它还是物质的产物,离开一定量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断然难以存在,即使存在也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只有不断增强银行实力,逐步扩大资产规模,充实资本,才能为无形金融资产的产生及发展提供现实的基础。①资金实力是银行信誉的保证。银行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力量,才有较强的应变力,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化解潜在的经营危机,消化难以免除的经营损失,维护银行的形象和信誉。资金不足,就会极大地限制银行职能作用的发挥,情况严峻时,如果可用资金有限,而资产的流动性又差,遇到风吹草动,尤其当发生"挤提"、"挤兑"现象,又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银行就面临"灭顶之灾"了。此时,客户对银行完全失去信心,无形金融资产等于是"零"。显然,资金实力是无形资产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资金越多,无形资产价值就越大,因为银行面临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超额资金储备要兼顾安全性和效益性,充分虑及资产的流动状况和负债的稳定程度,以单纯的绝对额储备量很难预知是否可靠。因此,考察银行的资金实力,一是瞅总量;二是观结构。包括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以及二者的分项目平衡能力,多币种的搭配等。②有气派的金融机构是银行实力的象征。"衣帽取人"不足取,但穿衣戴帽确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银行,尤其在金融企业所有制结构重新构造之后,银行不再是国家全资企业,离开了国家背景,风险自担、盈亏自负,如有气度恢弘的办事机构矗立街头,其实力也可见一斑。银行外型直接作用于客户感官,如营业机构外观简陋、其貌不扬,即使有雄厚财力也难为人知,甚至使客户产生疑虑和放心不下的心理,自然不利于无形资产积累。可以说,银行办事机构的外观内瞻,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是其集聚无形资产的一张有用招牌,为其花本钱是值得的。在机构建设上,节俭但不能吝啬,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要本着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别致的原则,把金融机构建设得气派一些,装扮得美丽一些,令客户有羡慕感、炫目感、安全感。这在国际金融中央更有必要,与其把巨额外汇投资于美国国债,真不如在时机合适时买下几栋高楼大厦,让中国银行的招牌响亮耀眼地出现在纽约、伦敦、东京的街头。③高效率、快节奏是当今时代特征。现代经济生活需要高质量金融服务,而高质量就意味着既要做得好,又要做得快,简捷迅速,优质高效。一家银行,即使服务再周到,态度再暖情,如果缺乏效率,客户也是不敢或不愿光顾的。效率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银行的生命。效率的基础:一是人员;二是工具;三是管理。人员和工具是硬件,管理是软件。只有当科学管理与训练有素的人员和先进机具相结合,才有高效率。因此,在重视开发软件和人力资源的同时,必须增加物质投入,提高业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使金融工具更新与经济现代化同步发展,并努力保持在同行业的先进装备水平,才能为无形金融资产的产生与增值提供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此外,对客户的增殖服务能力、非比寻常的避险能力,更是凝结吸引客户的核心手段,更能体现金融软实力。